褐煤由于具有和煤泥等其他物料不同的高挥发分、低燃点、反应活性高特性,大家首先很关心褐煤烘干机系统的安全性能否经得起考验,今天在这里和家分析下相关因素:
高水分湿基褐煤在堆放中极易自燃,有人将这一自燃现象归于“氧”,认为它的自燃是由于空气中的游离“氧”的结果;高水分湿基褐煤在有缺陷的干燥设备的干燥过程中,发生了着火或爆炸现象,又有人将这种结果归于“氧”;于是,“褐煤干燥不能用空气作介质”、“褐煤干燥空气含氧量必须控制在10%以下”、等等说法多不胜举。好像有氧的存在就会有褐煤着火或爆炸的现象存在,对此,笔者有不同的看法愿与您共商榷:
首先,褐煤是一种生成年代短、水分含量高、且反应活性高的煤种,其挥发分普遍高于烟煤和无烟煤,褐煤的挥发分一般多为40-50%左右,而烟煤一般不足10%。
其次,褐煤是一种低燃点的煤种。我国褐煤燃点一般多为275℃,澳大利亚褐煤燃点为150℃,而烟煤燃点为410℃。
再次,褐煤挥发分在350℃的条件下就会大量的挥发释出。
由于,褐煤是高挥发分、低燃点、反应活性高的煤种,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中,其挥发分就会大量的挥发释放出来,当含有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、氢、氢氧化合物和甲烷等气体形成若干活化分子团并高度聚集,在适宜温度、遇明火、有可助燃氧气等条件下,着火和爆炸的危险同时存在,但是,甲烷气体在缺氧的条件下仍然可燃烧或爆炸。由此可见,控制挥发分的释出在干燥过程中至关重要。例如:2009年9月7日针对澳大利亚低燃点褐煤进行的一次破坏性生产试验:褐煤为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地产褐煤粉,低燃点150℃,高挥发分57.45%,高水分57.1%,试验中采用了较高温度,三层筒体的供热温度分别为内筒335℃、中筒291℃、外筒193.44℃,配高含氧空气,其浓度达到19.67%,(高含氧空气掺兑量是理论烟气量的14.21倍),干燥机内运行的是低燃点、高挥发分褐煤粉,烘后煤水分只有11.4%;烘后煤温度70℃;柴油炉的明火,燃烧室筒体被烧红,火焰与煤粉零距离接触,着火和爆炸条件应该“完全具备”,但其设备运行却是安全的。其主要原因是烘后褐煤粉的挥发分保留率达到了98%。
综上所述,褐煤热力干燥只有掌握其降水的特性规律、控制其反应活性、控制其挥发分的释出条件、控制运行温度、消除明火,就等于控制着火和爆炸的隐患,所以褐煤热力干燥控制其挥发分大量挥发释出比控氧更重要。